会议
ISO
 
 
 
当前位置:首页>>天天聚氨酯网>>新闻>>正文
烟台万华:自主创新塑造国际品牌
文章来源:天天化工网 添加时间:2006年02月23日

烟台万华MDI生产线一角。

  2005年底,烟台万华年产16万吨MDI工程装置在宁波大榭工业园建设完成,整个工程软件包完全由万华技术人员独立开发。这标志着万华异氰酸酯(MDI)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一举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五MDI生产供应商,世界上第六个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今年1月,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对该课题取得的成果的评价是:“万华年产16万吨MDI装置物耗、能耗、质量、安全、投资等各方面,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化学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该项技术成果不仅带动了民族聚氨酯工业,使上游产品形成产业链,还提高了下游产品的竞争力。

  饱受屈辱———

  引进技术10年梦破灭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10亿人民的穿鞋问题,我国从日本引进了一套相当于欧美60年代水平的年产1万吨MDI生产装置。该装置是日方在2万吨/年装置的基础上缩小而成,在设计上就存在缺陷,先天不足。装置1984年初投产后长期运转不正常,每月数次停运,经常突击抢修,年产量多年徘徊在五六千吨。

  到了1988年,产量终于达到8000吨,但仍未达到设计规模。而中国市场对MDI的需求量已达到2万吨。国际巨头开始把眼光放到中国。

  为了生存和发展,万华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万华首先找到日方,但日方明确表示:新技术不能给,可以帮助改造老装置,使年产量达到设计水平。即便如此,日方还开出了天价的技术转让费。满怀希望的万华眼睁睁看着这条路被堵死了。

  接下来,万华开始和欧美跨国公司谈技术引进。他们除了让万华多添几分失望外,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万华开始以为是自己实力不强,面子不够,就与中石化合作,请中石化出面帮助引进新技术。跨国公司对中石化引进技术的要求只是敷衍,其如意算盘却是想在中国独资建厂。最终,万华又是空手而还。

  在屡遭碰壁之后,欧洲某跨国巨头似乎抛出了“橄榄枝”。万华以极大的合作诚意,领着他们到烟台MDI装置仔细地看,带他们到全国调研市场。当了解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后,外方决定自己在中国建厂,万华引进技术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有一次,万华现任董事长丁建生在一家跨国公司考察交流,想看看他们装置的近景,刚往前走了两步,马上就被制止:STOP!

  全球最大的几家生产MDI的跨国公司,万华都去拜访过,恳求合作过,但都一无所获。消化引进装置、引进技术整整花了10年时间,几乎还在原点徘徊。经过一番屈辱经历之后,万华的领导者终于悟出一个道理: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是引进不到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买不来的。

  逼上梁山———

  自主创新10年获大捷

  四处碰壁之后,万华的领导者开始冷静而痛苦地思考。到了1993年,他们发现10年前引进的装置寿命已到期,新技术引进无门,技术创新没有大的突破,产品在市场上已无竞争力,企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摆在万华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被竞争对手挤垮,要么与他们放手一搏。

  1993年的一个晚上,夜不能寐的现任烟台万华董事长丁建生主动请缨:依靠国内力量,全面开发MDI制造技术。从此,万华开始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新道路。

  从1993年9月起,万华开始与国内有关高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联手共同攻关MDI装置的核心——技术软件包。与此同时,万华的科研攻关也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从此,万华连续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当年产量达到1万吨,1996年达到1.5万吨,这标志着万华已完全消化了日本引进装置的技术,打开了这个神秘的“黑匣子”。

  但生产消耗和产品质量尚无明显改观。1998年12月,万华改制成拟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实施人才工程和创新工程,企业活力大增。他们再接再厉,瞄准国际领先技术,对多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力量攻关。1999年终于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2000年至2003年又成功开发出年产4万吨、8万吨、10万吨MDI制造技术。这些技术逐渐应用于装置的改造,使产能逐年提高,消耗和产品质量也逐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再也不用受外国人的扼制,为我国民族MDI乃至聚氨酯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杀出重围———

  站到世界技术最前沿

  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之后,另外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又开始了。

  随着万华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成功,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实力,成本又相对较低,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末尾跃居到2002年的首位。万华的崛起,使跨国公司备感压力,都把万华作为其在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他们开始在中国市场以倾销为手段,加大对万华的围追堵截,有些公司的倾销幅度接近70%。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积极运作在中国建设大规模MDI工厂。2000年,美国亨斯曼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资,在上海建设年产16万吨MDI项目获得批准;2003年,德国拜耳公司在上海建设年产23万吨的MDI装置得到批复。

  来者不善呀!万华深知,只有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打造出核心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竞争。2003年12月,万华又自主开发出年产16万吨的MDI制造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万华宁波工业园的MDI工程建设。这套装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两年时间,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随着技术的突破创新,企业的效益也连年上升,从2001—2005年,销售收入从5亿多元上升到30多亿元,净利润从1亿元升至6亿元。2001年以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5年排名第一。

  如今,万华MDI产品已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聚氨酯产业链上一些著名公司,均对万华MDI产品质量给予充分肯定。烟台万华,已经成为国际聚氨酯行业一个公认的品牌。

  二十年磨一剑。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跻身于MDI寡头俱乐部,与跨国巨头们平起平坐、华山论剑。烟台万华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大化工梦想。

  链接:

  MDI是什么?

  MDI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纯MDI)、含有一定比例纯MDI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聚合MDI)以及纯MDI和聚合MDI的改性物的总称,是生产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少量MDI应用于除聚氨酯外的其它方面。

  聚氨酯既有橡胶的弹性,又有塑料的强度和优异的加工性能,尤其是在隔热、隔音、耐磨、耐油、弹性、挠曲性等方面有其它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轻工、化工、石油、纺织、交通、汽车、水利、电子、建筑、医疗及农业等领域,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新兴材料。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我们对天天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我们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欢迎您与我们的咨询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电话:+86-021-6115-9288

新闻 市场 技术

您未购买该产品!
登陆购买相关产品后显示收费信息,点击这里购买。
loading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loading......

版权所有 天天化工网 沪ICP备07503201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02187号
征信网上海工商
X关闭
天天化工网登陆
正在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