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多数中国和海外化工公司销售收入出现下降,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为强劲。特别是在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计划指引下,中国致力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各种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
毕马威中国和亚太化工业务经理NorbertMeyring表示,2013年至2015年,中国化学品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年均增速为9%-11%。未来拉动中国化学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化发展、高品质运输、绿色建筑、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水处理等。基于相同的认识,许多国际化工巨头都在进一步扩大中国投资,不断巩固市场地位。
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侯宇哲(AlbertHeuser)表示,中国新经济政策为巴斯夫提供众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十二五”计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对化工行业及相关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例如,汽车轻量化导致部件材料以塑料取代金属,巴斯夫在汽车、建筑、水处理、造纸行业可望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提供节能和减排的技术方案等。
侯宇哲称,巴斯夫的中国发展计划非常宏伟,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而且增长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巴斯夫中国业务将实现翻番,2020年的销售额将由2012年的51亿欧元增长至约120亿欧元。巴斯夫还将通过持续投资,专注于成长性行业,同时加强本地创新,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巴斯夫6月宣布,2013~2020年,公司将在亚太地区投资100亿欧元,到2020年亚太地区将实现年销售额250亿欧元,其中100亿欧元投资的大部分将发生在中国。与此同时,巴斯夫还在中国寻找机会进行业务收购,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陶氏化学对于中国的投资也不会放松。陶氏化学将紧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进行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投资组合。根据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发展计划,陶氏目前正在向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寻找业务增长机会。去年,陶氏已经在成都和哈尔滨开设了办事处,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韩国各大化工企业也看好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并计划加强对华投资,实现业务成长。LG化学公司201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9.8万亿韩元(约合88.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LG化学第二大市场,占LG化学2012年总销售额的约42%。LG化学预计,今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将较2012年增加5%-7%。自2009年以来,LG化学已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用于在华建设新产能和刺激消费。LG化学表示,因为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企业管理透明,以及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长,公司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特别是替代能源和环保产品等相关业务将为先进材料提供巨大的机会,这些业务包括溶聚丁苯橡胶、乙丙橡胶、特种聚乙烯等。长远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也将快速增长。
SK创新公司下属的SK全球化学公司目前也在进行中国重大投资项目,并计划扩大中国业务。SK全球化工2012年在中国实现销售额约9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表示,随着武汉乙烯合资公司和宁波5万吨/年的三元乙丙橡胶厂的投产,预计2014年该公司在华销售额将大幅增加。另外,SK全球化学还在上海建设了一个产能为60000吨/年的溶剂工厂。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还与中石化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将在重庆建设一个20万吨/年的BDO装置。
虽然日本主要化工公司在华销售收入出现下降,但这些公司仍看好中国市场。三菱化学公司表示,其在中国的经营环境继续充满挑战,主要由于中国的合成纤维、钢材原料、平板显示器等产能过剩。尽管如此,该公司仍然看好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如水处理、防止空气污染和生物降解相关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产品,功能性薄膜、可降解树脂等功能材料以及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业务领域仍会为三菱化学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
三井化学认为,苯酚、三元乙丙共聚物(EPT)、茂金属聚合物、非织造布产品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三井化学将在华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充分利用产品优势赢得机会。2012年三井化学与中石化成立了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上海中石化三井弹性体公司,将建设75000吨/年的EPT项目,预计2014年一季度开始商业化生产。另外,该公司在上海的异丙苯一苯酚一丙酮项目也将在2014年一季度投产,在天津的1.5万吨/年的无纺布厂很快将投入商业运营。
日本旭化成公司也将继续在中国扩大汽车、医疗保健、水处理、电子产品业务拓展,并将建设新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