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卫星化学发布第一季度业务报告,并接待多家机构调研。据报告披露,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8.05 亿元,同比减少 6.95%;实现归母净利润 10.23 亿元,同比增长 46.55%,实现扣非净利润 10.63 亿元,同比增长 36.63%,研发费用 3.94 亿元,同比增长 39.46%。
一季度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达 21.66%,同比增长 5.39%,相比2023 年全年毛利率增长 2%,实现 2024 年“开门红”。
据披露,公司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春节假期影响正常销售约一个月;
二是以客户为中心,在连云港基地二季度装置检修期间为客户正常供货进行备货,减少检修对二季度经营的影响;
三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调整产品结构,部分产品单价低但价差较好,造成增利不增收;
四是连云港基地 4 月 6 日检修,部分装置在3 月份开始降负荷,影响产量。连云港基地一阶段以及平湖基地丙烯酸装置改造后,预计二季度陆续恢复正常。
Q&A 环节
公司目前主要在建项目及投产的时间?
公司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已于2023年开工建设,预计将在今年二季度投产;年产26万吨高分子乳液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建成;年产20万吨精丙烯酸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25年投产;与SK合资的年产4万吨EAA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底建成,预计2025年投产。以上装置陆续建成产生贡献,一方面将完善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另一方面加快公司向高端新材料延伸,为未来发展续力。
公司α-烯烃及POE项目运行情况?
α-烯烃和POE项目工业化试验装置目前运行顺利,催化剂、产品收率和质量都已达到预期目标,目前部分产品也已给下游客户进行测试和评价,工业装置正在进行工艺包开发,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争取2025年建成投产,将成为国内领先投产的装置,可以分享市场先发优势。
公司自主开发的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壁垒高,与国外技术差异大,优势明显。除为POE提供原料外,为公司三四期项目生产高端聚乙烯提供共聚单体己烯、辛烯等原料,可实现国产替代。我国目前每年进口的高端聚乙烯达到1,400万吨。
新增的多碳醇产能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按照行业惯例,新装置投产会短暂影响产品价格,但是多碳醇国内市场空间较大,年需求量合计超过600万吨。国内产能扩张期已经过去,新增产能少。同时,公司新增的产能75%主要用于满足自身下游需求,所以预计投产后对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此外,公司多碳醇一体化布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近期乙烷价格较低,未来上涨的可能性?
历史上乙烷价格的平均水平是在23-24美分/加仑左右,但是也因为极端事件出现过短期暴涨。2024年乙烷价格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主要系美国油气开采量创历史新高,但是出口用的码头等基础设施受限,加剧了乙烷富余的情况,据此,预计往后美国乙烷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水平。
后续丙烷价格展望?对成本端影响?
丙烷市场比较成熟,季节性波动比较明显,有一定的规律。目前除中东地区有充足货源外,随着美国油气开采,从美国供应的丙烷量也较为稳定,关键取决于采购策略,与货源的友好合作,以及套期对冲的经验把握。公司丙烷采购较为灵活,采取合约与现货相结合,与源头合作,采购经验丰富,可以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有利于公司的选择。
公司后续下游材料的布局思路?
C3方面,去年收购的嘉宏新材补强了公司C3产业链,当前公司C3下游产品布局丰富,竞争能力、抗风险性进一步增强。未来公司将根据产品市占率,结合自身成本优势等具体情况进行强链补链,做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
C2方面,连云港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依托公司α-烯烃技术及高门槛优势,布局高端新材料项目。公司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已经被专家组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高端聚乙烯来源问题。
下游布局的溶液法/气相法聚乙烯、PAO、POE等项目有望缓解当前化工产能低端过剩、高端紧缺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当前阶段公司下游产品盈利情况及后续展望?
目前原油价格中枢上行会对下游化工品价格形成支撑,近期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也出现上涨,例如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等。按照行业经验,通常三四季度是化工行业传统旺季,公司对全年化工品价格及价差有信心,从一季度完成情况来看,预计整体会好于去年。
未来公司分红率的计划?
公司未来会积极响应证监会相关规定,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积极的分红方案。近几年来公司加快战略布局,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兼顾分红,持续回馈投资者,未来公司将长期坚持公司为区域经济创税、为投资者创利、为员工创收的理念。
C3下游应用领域景气度较差,如何应对?
公司已经经历过C3产业链周期,成功跨过周期底部,并总结经验建立起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一体化,尤其是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人才力量、运营效率、客户沉淀、资金实力等都是公司跨越周期的优势因素。近年来公司在C3产业链的盈利能力领先于同行就是最好的证明,例如下游SAP产品已成功打入海外客户全球供应链,并且借助公司的技术优势、上下游一体化等优势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
近期船运情况?巴拿马运河拥堵是否缓解?
近期随着巴拿马运河水位抬升,运河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公司船运已经恢复从巴拿马运河通行。
内容来源:卫星化学、烯烃及高端下游